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这般诗意栖居,一朝樟城得见。明天,东莞樟木头“中国作家第一村”首批驻创工作室将在官仓社区正式启用,16位国内知名作家进驻,第二届“文学论见”活动也将同期举办。
“有文采,樟城来!”今后,樟木头将以“作家村”为依托面向全国文坛“筑巢引凤”——包括在官仓社区打造驻创空间供作家使用、引入“中国报告文学(东莞)研究创作基地”等文学机构,并将之融入客家风情旅游项目,以助力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。
“作家村”首批驻创工作室明日启用
今天,樟木头的晨风吹面不寒,官仓社区三家巷里的雏菊开了,这里是东莞樟木头“中国作家第一村”迎新活动暨首批驻创工作室启动仪式现场。明天,将是“作家村” 首批16间驻创工作室“新居入伙”的好日子。
作家们的工作室已整备完毕。在作家王松的书房远眺,窗外远山含黛、农田苍翠。倏然有风掠过天井的青砖蓝瓦,再穿过弄堂,吹皱了一缸鱼池里的水。巷弄里红灯笼摇曳,喜气一片。
“书中自有黄金屋”的印证,莫过于这16间古色古香的房子。它们利用官仓社区的客家古建筑修复活化而来,木门、印花墙裙、淡雅字画、盆栽和木质书架,营造出一种 “躲进小楼成一统”的闲适感,每间房的书架上还贴心收藏着相应入驻作家的书。
对王松、王十月、陈启文、雪漠等16位首批进驻名作家而言,这里将是无拘无束的创作小天地,会客厅、茶室、卧室、卫浴间一应俱全,装修走的是简约雅致风,特地保留了部分空间设计留白——方便作家们将来对房间作个性化装饰。在这里写作,没有“锅碗瓢盆”的干扰,走两步就是崭新的服务中心,一日三餐尽可解决。安全也有保证,门上都是指纹锁。据悉,首批进驻的作家是免租金使用工作室。
明天上午,这里文坛群星闪耀,出席的文坛大咖有王松、王十月、陈启文、雪漠、晏杰雄、丁燕、赵勤、陈末、王一丁等。现场活动精彩纷呈,有麒麟舞贺喜、煮茶会飨客、客家非遗美食会尝鲜、新书签赠等。还可以期待一场文坛“华山论剑”佳话,东莞樟木头“中国作家第一村”第二届“文学论见”活动将于下午举办,主题为“湾区文学·他乡与我城”。
谈笑有鸿儒,往来皆精英,这将是“作家村”将来的日常。据了解,“作家村”面向全国“招新”,社区内规划了连片驻创空间,整合近百间房屋,以免租、廉租等形式交付作家,用作驻创工作室。于此,作家们可以在文学之路相互扶持——未来将引入“中国报告文学(东莞)研究创作基地” “西部文学和湾区文学创作交流基地”等文学机构,形成一个全国文学资源富集地。
依托“作家村”打造客家风情文化旅游线路
以“作家村”为依托,樟木头官仓社区将大力推动文旅项目建设。毗邻三家巷,规划了艺术创作区、休闲文旅区、公共文化展演区、交流共享区等项目。据官仓社区负责人介绍,当地将利用“作家村”辐射带动作用,积极打造文学创作综合体,大力引进连锁品牌、文创店铺、咖啡馆、酒吧等多种商业形态。
“我们将打造一条客家风情文化旅游线路。”该负责人表示,线路将融合麒麟舞表演、客家美食、休闲踏青等要素,让游客在探访“作家村”的同时,也能吃好玩好。
“作家村”为樟城文化振兴助力
2010年,在东莞市委宣传部、市文联的大力支持下,樟木头镇委、镇政府抓住机遇,创建了“中国作家第一村”文化品牌,特聘著名评论家雷达担任作家村首任村长,著名作家王松、雪漠、曾小春担任首任副村长。如今,“作家村”已成为樟木头镇文化振兴的一大助力。截至2023年12月,共有65名作家加入作家村,其中国家级的作家、评论家有35人。据统计,近年来,“作家村”作家出版发行的文学作品达350多本,获市级以上荣誉达380多项。
2023年,樟木头成功承办广东“新时代山乡巨变”暨文学赋能乡村振兴“十百千万”工程主题采风活动,吸引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作家前来交流。此外,樟木头做大做强“金笔杆”优秀文学作品系列交流会,开展了王松《梅花煞》、陈启文《血脉》、雪漠《诗说老子》、江子《回乡记》等文学作品专场分享会10场。去年全年,“作家村”作家出版新书18部(套),发表作品61篇,获得市级以上奖项46项。

